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视角观点 >

带农民种“金子”的盟主们

4月8日,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草牧业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张子军教授(左一),与工作人员一起在作为肉羊饲料的油菜花田里观察肉羊的生长情况。

安徽农大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徐文娟(右二)到定远县锦创家庭农场指导西红柿田间管理。在徐文娟的技术帮扶下,该农场自去年起步,仅一年时间就获得20多万元收益。

安徽农大果树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杨军(中)在定远县佩璋生态园讲解葡萄抹芽要领及注意事项。在杨军指导下,该生态园效益大幅提升,每亩地收益1万元以上。

正是草莓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在定远县薛荣种植家庭农场采摘草莓。在安徽农大专家的指导、帮扶下,草莓的色泽、口感明显改善,供不应求,果农的脸上乐开了花。

张子军(右)同定远县养殖大户陈守美交流。在张子军的指导下,陈守美成为当地养羊、养鸡、生态农业等多元发展的企业家。

张子军(右二)指导学生做动物生理实验。他的团队正在紧盯肉羊产业前沿,培育黄淮杜泊羊、安淮山羊肉羊新品种。

学生在张子军(左一)指导下给肉羊打防疫针。为解决制约当地肉羊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张子军研发制定了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每亩地纯收入增加2000—3000元。

安徽农大的两名学生在观察肉羊生长情况。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校长期安排20名左右学生在试验站参加生产实习、实践。

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再加上一顶草帽,以及谈起肉羊养殖问题时眼里闪烁的光芒,这是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子军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

暮春时节,江淮大地上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张子军望着盛开的油菜花,心里也乐开了花,“今年,咱们的羊又有好口粮了”。

用油菜花给羊当饲料,是张子军和他的团队在安徽省定远县的创新之举。“油菜花做饲料优势明显。油菜在低温条件下生长量大,能及时缓解养羊冬春饲料不足的问题,而且营养丰富,羊也爱吃。”他兴奋地介绍说,这项技术是他们新近引入、推广的,“每养一只羊,农户能获纯利三百至五百元”。

从2016年开始,张子军就打起背包,从省城合肥出发一头扎进定远县的乡村农户,把帮扶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当成头等大事。

定远县一直有肉羊养殖传统,但是传统肉羊养殖存在良种化程度低、标准化设施落后、饲草资源利用困难、疫病风险突出、规模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搞清楚问题之后,张子军和他的团队在当地研发推广移动式新型羊舍、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羊粪还田修复土壤生态试验、肉羊冷冻精液优质产品开发、草羊果蔬种养结合模式,同时引入饲料油菜、皇竹草、甜高粱等牧草品种。

“简单来说,就是让以往靠劳动增收的养殖业成为一门技术活。”张子军说。在专家团队帮扶下,当地农区草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肉羊产羔率210%、羔羊成活率95%,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每亩耕地可出栏10至15只肉羊,种养结合每亩纯收入可增加2000—3000元。

在定远县,像张子军这样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还有很多。早在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与定远县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在当地建立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下设蔬菜、杂粮、水产等9个联盟。徐文娟副教授是蔬菜产业联盟的“盟主”,带领莲藕种植大户从江苏引进“莲藕—龙虾”栽培模式,开展莲藕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将商品价值不高的小藕、孙藕等加工成藕粉,在增加藕农收入的同时,解决了莲藕种植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盟主”来了,不搞“花架子”,带来“硬干货”,是当地农民薛荣最真实的感受。在此之前,她单打独斗搞瓜果种植,“一年辛辛苦苦赚不了几个钱”。果树产业联盟专家杨军副教授给她出了三个实招:更换优良品种,实行绿色防控,加强田间管理。这三招下去,立马见效,草莓的色泽、口感大幅提升,“现在销售供不应求,坐在家里就被抢购一空”,每亩地收益达到2万元以上。薛荣也成功脱贫,还带动周围6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如今,安徽农业大学已在全省各地组建73个县域主导农业“产业联盟”,选配了50名资深教授担任联盟首席专家,以及300多名中青年专家组成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他们把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撒”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