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大学生活 >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梳理总结

导读 在中考复习阶段,一定要把知识点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总结梳理了生物中考的必背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在中考复习阶段,一定要把知识点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总结梳理了生物中考的必背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生物圈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推断首尾(环带也叫繁殖带)。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节肢动物: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顽强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昆虫的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如蚕、蜜蜂、蝴蝶、蛾、蚊子、苍蝇;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蝼蛄等。

5、鱼类的主要特征是:平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猎取食物和防备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6、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7、陆地环境的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蔼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8、鸟类是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9、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汲取、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10、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临时贮存,然后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11、鸟卵:卵黄是主要营养成分,卵中的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12、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3、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4、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海豚用肺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青蛙用肺进行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受精方式繁殖方式发育方式昆虫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鸟类体内受精卵生无变态发育、育雏哺乳类体内受精胎生无变态发育、哺乳。

1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干完成。

16、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7、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殊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18、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9、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坚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便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20、动物行为按行为的发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故意义。

2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与实验法(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干予)。

2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织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峻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存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存,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存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

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

2、人类保护环境的行为

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3、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2)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

(4)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生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区别

1、生物类型的区别

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细胞结构的区别

细菌惟独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2、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3、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血量:占体重的7-8%。

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感谢阅读,以上就是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梳理总结的相关内容。希翼为大家整理的这篇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梳理总结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