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是什么意思】“蜇”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描述某些动物通过身体部位对其他生物进行攻击或防御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蜇”的情况,比如被蜜蜂、黄蜂、水母等生物叮咬后,就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以下是对“蜇”字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zhē |
部首 | 虫 |
笔画 | 13画 |
词性 | 动词、名词 |
含义 | 1. 动物用尾部或其他部位刺入他物 2. 比喻语言或行为令人难以接受 |
常见搭配 | 蜇人、蜇伤、蜇痛 |
二、词语用法解析
- 动词用法:表示某种生物(如蜜蜂、水母)用其尾部或刺针刺入他人身体的行为。
- 例句:那只蜜蜂不小心蜇了我一下。
- 名词用法:指被动物蜇后的伤害或疼痛感。
- 例句:他被蜈蚣蜇了,伤口红肿发痒。
- 比喻用法:有时也用来形容话语或行为让人感到不快。
- 例句:他那句话真有点蜇人。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蜇”与“蛰”容易混淆,但“蜇”多用于动物攻击,而“蛰”则多用于昆虫或蛇类的攻击行为。
- 在医学或生物学中,“蜇”通常指刺入皮肤并释放毒液的行为,而“咬”则是用牙齿啃咬。
四、相关词汇对比
词语 | 含义 | 是否带毒 | 常见生物 |
蜇 | 动物用刺针刺入 | 是 | 蜜蜂、水母、黄蜂 |
咬 | 用牙齿咬合 | 否 | 狗、猫、蛇(部分) |
刺 | 用尖锐物体扎 | 否 | 玉米、仙人掌 |
五、总结
“蜇”是一个具有明确动作意义的汉字,主要用于描述某些动物通过刺针或尾部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的行为。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与“蛰”、“咬”等字的区别,并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用法。了解“蜇”的含义不仅有助于语言表达,也能在遇到相关情况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