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下一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居所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
一、原文背景总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生活困顿,居住于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大雨倾盆的困境,进而联想到天下贫苦百姓的艰难处境,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原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自诗中: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诗句解析
诗句 | 含义 | 情感表达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那高耸的房屋出现在眼前? | 表达诗人对理想居所的强烈渴望,以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无奈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即使我的茅屋破败,我一个人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 展现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牺牲精神 |
三、诗句意义总结
杜甫在这首诗中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困境,更将个人遭遇上升到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他通过“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这一问句,表达了对改善人民生活的深切期盼。这种从自身出发、推己及人的精神,正是杜甫诗歌中“仁者情怀”的典型体现。
四、表格对比(原句与含义)
原句 | 含义 | 情感/主题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什么时候能看到一座坚固的房子? | 渴望安定生活,表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我的茅屋破了,即使冻死也无怨无悔 | 抒发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五、结语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不仅是杜甫对物质生活的渴求,更是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它体现了古代文人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担当,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与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