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原文及翻译】在《道德经》中,“曲则全”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道家“以柔克刚”、“退让为进”的哲学智慧。这一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原文内容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如下: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翻译解释
原文 | 翻译 |
曲则全 | 受委屈反而能保全自己 |
枉则直 | 受委屈反而能变得正直 |
洼则盈 | 虚低的地方反而能充满 |
敝则新 | 破旧的东西反而能焕然一新 |
少则得 | 少取反而能得到更多 |
多则惑 | 多取反而会陷入迷惑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所以圣人守持“道”作为天下的法则 |
不自见,故明 | 不自我表现,反而能看得清楚 |
不自是,故彰 | 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彰显自己的价值 |
不自伐,故有功 | 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劳 |
不自矜,故长 | 不自我尊大,反而能长久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
三、总结
“曲则全”不仅是老子对人生处世的深刻洞察,更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它强调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应保持谦逊、低调、包容的态度,而非一味地争强好胜。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借鉴,尤其是在人际关系、职场竞争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
通过理解“曲则全”的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同时也能在看似“吃亏”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与成功。
核心思想 | 表现形式 | 现实意义 |
谦逊 | 不自见、不自是 | 在人际交往中更易获得信任 |
包容 | 曲则全、洼则盈 | 面对挫折时更易恢复 |
智慧 | 少则得、不争 | 用长远眼光看待得失 |
长久 | 不自矜、抱一 | 维持内在稳定与持续发展 |
通过学习和实践“曲则全”的思想,我们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更为平和、持久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