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的意思解释】“百尺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佛教禅宗的典故,原意是指修行者在达到很高境界后仍不满足,继续追求更高的成就。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仍不满足现状,继续努力向上,追求更卓越的境界。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尺竿头 |
拼音 | bǎi chǐ gān tóu |
出处 | 《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本义 | 指修行到极高境界后仍需进一步提升 |
引申义 | 表示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目标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鼓励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现状 |
近义词 |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
反义词 | 停滞不前、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
二、使用示例
- 例句1:他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依然保持“百尺竿头”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
- 例句2: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百尺竿头”,还要有更高的追求。
- 例句3: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百尺竿头”的进取意识。
三、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百尺竿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强调的是在成功之后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保持谦虚和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或学术研究中,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百尺竿头”寓意深刻,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奋斗的座右铭。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应保持进取之心,永不停歇地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