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蒲松龄原文及翻译】《口技》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篇短文,收录于《聊斋志异》中。文章通过描写一位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展现了其模仿各种声音的精湛能力,生动地刻画了表演的场景与观众的反应。以下为《口技》的原文、译文及。
一、原文
口技
蒲松龄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二、翻译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火啦!”丈夫也跟着大叫,妻子也跟着大叫。两个孩子一起哭起来。不久,几百个人在喊,几百个孩子在哭,几百只狗在叫。其中夹杂着用力拉东西倒塌的声音,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各种声音同时响起;又夹杂着几百人的求救声,拉扯房屋的声音,抢夺物品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具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根手指,也无法指出其中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无法说出其中一处声音。这时,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脸色发白,离开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
三、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
文体 | 短文(散文) |
主题 | 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表演的逼真性 |
场景描写 | 模拟火灾现场的各种声音:呼喊、哭叫、犬吠、爆炸、风声等 |
艺术手法 | 多角度描写声音,营造紧张氛围,突出口技的逼真效果 |
观众反应 | 客人们被吓到,表现出极度恐惧和紧张的情绪 |
结构特点 | 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层层递进,增强感染力 |
四、创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