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和签定之间的区别】在日常写作和正式文件中,"签订"和"签定"这两个词经常被混淆。虽然它们的发音相同,但用法和含义却有所不同。以下是对这两个词语的详细对比与总结。
一、
“签订”和“签定”都与“签署”有关,但使用场景不同。“签订”多用于合同、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强调双方或多方达成一致并签字确认的过程;而“签定”则更多用于对某种制度、政策、计划等进行正式确定,不一定是双方签字的行为。
此外,“签定”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许多场合下已被“签订”所替代,尤其是在法律文书和正式文件中,更倾向于使用“签订”。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签订 | 签定 |
含义 | 双方或多方达成协议并签字确认 | 对某种制度、政策、计划等进行正式确定 |
使用对象 | 合同、协议、条约、章程等 | 制度、政策、计划、方案等 |
语法功能 | 动词(常作谓语) | 动词(较少使用) |
常见搭配 | 签订合同、签订协议、签订合同书 | 签定政策、签定方案、签定计划 |
使用频率 | 高(广泛使用) | 低(逐渐被“签订”取代) |
法律性 | 强(常用于法律文书) | 较弱(多用于行政或政策层面) |
是否需双方签字 | 是 | 不一定需要签字 |
三、实际应用示例
- 签订:
- 我们将在明天上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 这份合同必须由双方代表签订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 签定:
- 政府决定对新政策进行签定,以确保其顺利实施。
- 该方案已由相关部门签定,即将进入执行阶段。
四、结语
“签订”和“签定”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签订”是更准确和常用的表达方式,尤其在涉及合同、协议等正式文件时。而“签定”则更适合用于政策、制度等非合同类的正式确认行为。正确使用这两个词,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