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是什么意思】“光风霁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濂溪诗》:“明月照江,清风拂面,光风霁月,天下太平。”原意是形容雨后初晴时明亮而清爽的景象,后来引申为一种明朗、豁达、高洁的品格和心境。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开朗、胸怀宽广、志向远大,也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清新明朗。
一、
“光风霁月”字面意思是“阳光明媚、风雨过后天晴的景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人的心境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或形容景色清新明朗。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常被用作对人格修养的赞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光风霁月 |
拼音 | guāng fēng jì yuè |
出处 | 宋·黄庭坚《濂溪诗》 |
原意 | 雨后初晴时明亮清爽的景象 |
引申义 | 形容人的心境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或形容景色清新明朗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心胸开阔、光明正大、风清月白 |
反义词 | 心胸狭窄、阴暗晦涩、乌云密布 |
示例 | 他为人正直,心怀坦荡,可谓光风霁月之士。 |
三、延伸理解
“光风霁月”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在古代文人中,它常被用来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在现代社会,“光风霁月”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教育、艺术等领域,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纯净美好的生活态度。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光风霁月”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