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高适的资料】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雄浑著称,内容多描写边疆战事、将士生活和壮阔的自然风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高适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曾官至散骑常侍、左散骑常侍等职。
高适生平简要总结:
高适出身寒门,早年生活困顿,但勤奋好学,性格豪迈。他年轻时曾游历边塞,亲身感受边疆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年以后,他投身仕途,参与安史之乱后的朝廷事务,虽仕途起伏,但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操守。晚年退隐,于765年去世,享年61岁。
高适主要作品与特点:
项目 | 内容 |
代表作 | 《燕歌行》、《别董大》、《从军行》、《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等 |
风格 | 豪放、雄浑、慷慨悲凉,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
主题 | 边塞战争、将士情怀、人生感慨、社会现实 |
语言风格 | 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善于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 |
历史地位 |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岑参齐名 |
高适的贡献与影响:
高适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诗风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边塞诗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总结:
高适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和官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了解唐代社会与历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