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什么意思】“愤世嫉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对世俗风气充满愤怒和鄙视。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批判性,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对社会现象持有强烈反感、不愿随波逐流的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意思 |
| 愤世 | 对社会现状感到愤怒 |
| 嫉俗 | 对世俗风气感到憎恶 |
| 整体含义 | 对社会现实不满,对世俗风气充满怨恨和鄙视 |
二、词语来源
“愤世嫉俗”出自古代文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这一说法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散文中,常用来描写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三、用法举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因看不惯社会上的虚伪风气,常常愤世嫉俗。 | 表达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
| 这位作家的作品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情绪。 | 描述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态度 |
| 年轻人不应过于愤世嫉俗,应积极面对现实。 | 提出对这种情绪的反思 |
四、情感色彩
- 负面情绪:带有强烈的不满、愤怒和失望
- 批判精神:有时也体现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 消极倾向:过度愤世嫉俗可能导致逃避现实或自我封闭
五、与相近词语对比
| 词语 | 含义 | 与“愤世嫉俗”的区别 |
| 忧国忧民 | 关心国家命运 | 更具责任感和使命感 |
| 怨天尤人 | 抱怨命运 | 更强调个人遭遇 |
| 清高孤傲 | 自视清高 | 更多是性格表现,非对社会的批判 |
六、总结
“愤世嫉俗”是一种对社会现实不满、对世俗风气感到厌恶的心理状态。它既可以是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也可能演变为一种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批判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但过度沉迷于愤世嫉俗则可能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保持理性与平衡,才是应对社会现实的更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