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原句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如面柳如眉。”这句话以极其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将她的面容比作盛开的芙蓉,眉毛则如柔美的柳条,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娇艳与柔美。
一、原文解析
“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一句极具画面感的诗句,通过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物容貌,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芙蓉象征着纯洁与美丽,而柳则代表着柔韧与优雅。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了杨贵妃的绝世容颜,也传达出一种婉约、含蓄的审美情趣。
二、文化内涵
1. 自然意象的运用
芙蓉和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气质。芙蓉代表高洁,柳则象征柔美,两者结合,体现出一种内外兼修的美感。
2. 历史与文学的结合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而“芙蓉如面柳如眉”正是这一情感基调下的典型描写。
3. 审美观念的体现
这一句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强调外貌与气质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女性形象的理想化塑造。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芙蓉如面柳如眉”虽然不再用于描述历史人物,但其表达方式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内在的修养与气质。真正的美,往往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
| 原文 | “芙蓉如面柳如眉” |
| 比喻对象 | 杨贵妃的面容与眉毛 |
| 比喻意象 | 芙蓉(纯洁美丽)、柳(柔美优雅) |
| 文化内涵 | 自然意象的运用、历史与文学结合、审美观念体现 |
| 现代意义 | 强调外在与内在美的统一 |
| 语言风格 | 典雅、含蓄、富有画面感 |
结语:
“芙蓉如面柳如眉”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代文人的审美理想,也启发我们在今天继续追寻内外兼修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