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是什么】“蜉蝣撼大树”是一句富有哲理的俗语,常用来比喻力量微小的人或事物试图挑战强大对手,结果注定失败。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一诗,原句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像蚂蚁一样渺小的生物想要摇动大树,是极其可笑且不自量力的行为。
下面是对这句俗语的总结与解析:
“蜉蝣撼大树”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其本意源自“蚍蜉撼大树”,即“蚂蚁撼动大树”。虽然“蜉蝣”和“蚍蜉”在字面上不同,但两者都象征着弱小、无力的事物。“蜉蝣撼大树”的说法可能是对原句的误传或变体,但其含义基本一致,强调的是以弱抗强、不自量力的行为。
该句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盲目自信、试图挑战强者的人或行为。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也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环境的客观条件。
表格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唐代韩愈《调张籍》 |
| 原句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现代说法 | “蜉蝣撼大树”(常见于口语或网络用语) |
| 含义 | 比喻弱小者挑战强大者,不自量力 |
| 使用场景 | 批评盲目自信、不切实际的行为 |
| 文化意义 | 提醒人们认清自身能力,避免好高骛远 |
| 相关成语 | 不自量力、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蜉蝣撼大树”虽有误传之嫌,但其背后所传达的道理却十分深刻。无论是在文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这句话都提醒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难时,应当理性判断,量力而行,而非盲目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