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解释】一、
“刮骨疗伤”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关羽传》,讲述了关羽在一次战斗中被毒箭所伤,医生为其刮骨疗毒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关羽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展现了古代医学技术与医者仁心的结合。
本文将对“刮骨疗伤”的原文进行翻译,并对其重点字词进行注释,最后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故事的意义。
二、内容展示
1. 原文(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此箭头有乌头之毒,若不刮骨去毒,终当发作。’羽乃引刀自刮其骨,血流满盘,而羽神色自若。”
2. 翻译:
关羽曾经被流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但每逢阴雨天气,骨头就会感到疼痛。医生说:“这箭头含有乌头的毒素,如果不刮骨去除毒素,病情终会复发。”于是关羽亲自拿刀刮除骨头上的毒素,鲜血流满盘子,但他神情自若,毫无畏惧。
3. 注释:
| 文言词语 | 翻译 | 解释 |
| 尝 | 曾经 | 表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
| 流矢 | 流箭 | 指飞射的箭 |
| 贯 | 穿透 | 表示箭穿透了手臂 |
| 创 | 伤口 | 指受伤的地方 |
| 阴雨 | 阴天和下雨 | 指天气变化 |
| 乌头 | 一种剧毒植物 | 古代常用作箭毒 |
| 刮骨 | 刮除骨头 | 指治疗方式 |
| 血流满盘 | 血流了一整盘 | 形容出血量多 |
| 神色自若 | 神情不变 | 表示镇定从容 |
4. 解释与分析:
“刮骨疗伤”不仅是对关羽勇毅精神的生动刻画,更反映了古代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清除体内毒素。在当时没有麻醉和现代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这种行为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从文化角度看,这一故事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忍痛求生”的精神,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在后世被不断神化,成为忠义、勇敢的象征。
此外,“刮骨疗伤”也成为后世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意象,用来比喻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
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三国志·关羽传》 |
| 故事内容 | 关羽被箭射中,医生建议刮骨疗毒,他毅然接受治疗 |
| 精神体现 | 勇敢、坚韧、无畏 |
| 医学意义 | 反映古代外科治疗方式 |
| 文化影响 | 成为忠义与勇气的象征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或扩展阅读,可参考《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或查阅《三国志》原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