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与华歆文言文翻译】一、
《管宁与华歆》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则小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两位名士——管宁和华歆之间的友情与性格差异。故事通过他们一起读书、割席断交等情节,反映出两人在志趣、操守和价值观上的不同,也体现出当时士人阶层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故事主要表现了管宁淡泊名利、重义轻利的品格,以及华歆虽才华横溢但更看重功名利禄的性格特点。最终,管宁因不满华歆的追求名利而选择与其断交,以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这一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常被用于说明“志不同,道不合”的道理。
二、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种菜。 |
| 见一牛,曳柴而行,其声甚悲。 | 看到一头牛拉着柴火走,声音非常悲伤。 |
| 歆曰:“此牛失群,当哀之。” | 华歆说:“这头牛失去了同伴,应该同情它。” |
| 宁曰:“吾见其如此,未尝动心。” | 管宁说:“我看到它这样,从未动过心。” |
| 歆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 华歆曾与管宁同坐读书,有乘坐高车华盖的人经过,管宁依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 |
| 宁割席而坐曰:“子非吾友也。” | 管宁于是割断席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三、总结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内心坚定、淡泊名利的人,他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于自己的修养和学习;而华歆虽然才学出众,但对名利较为敏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这种性格差异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之上,而非一时的境遇或利益。同时,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
四、结语:
《管宁与华歆》虽篇幅简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缩影,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交友、立志、修身的重要启示。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