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母是什么菩萨】鬼子母,又称“诃利帝母”或“欢喜母”,是佛教中一位具有独特身份的神祇。她原本并非菩萨,而是一位因嗔恨与嫉妒而堕入恶道的女性,后因佛陀的教化而皈依佛法,最终成为护法神之一。在佛教文化中,鬼子母的形象多变,既有威严的一面,也有慈悲的一面。
一、
鬼子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菩萨,而是佛教中一位从恶道转为护法神的神祇。她最初因对子女的过度保护和嫉妒心,导致堕入地狱,后经佛陀点化,悔过修行,最终获得解脱,并成为护持佛法的重要神灵。在民间信仰中,她常被视为儿童的守护者,也被称为“送子娘娘”。虽然她不是菩萨,但在佛教和民间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 | 鬼子母、诃利帝母、欢喜母 |
| 西方译名 | Kali, Hariti |
| 原始身份 | 恶道众生(因嗔恨与嫉妒堕入地狱) |
| 转化身份 | 护法神、儿童守护神 |
| 佛教地位 | 非菩萨,但受尊敬的护法神 |
| 信仰来源 | 佛教经典《佛说鬼子母经》等 |
| 民间形象 | 送子娘娘、儿童保护神 |
| 典型特征 | 常被描绘为手持婴儿、面容慈祥或威严 |
| 教化意义 | 悔过修行、慈悲救度 |
| 与菩萨的区别 | 不属于十二大菩萨之列,更多是护法神 |
三、结语
鬼子母的故事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与“慈悲救度”的思想。她从一个因嗔恨而堕落的恶神,转变为护法与救人的神祇,象征着人性的转变与救赎。尽管她不是菩萨,但在佛教信仰体系中,她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在保护儿童和家庭方面,具有独特的宗教与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