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意思简述】一、内容简述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众人多次呼唤下才缓缓现身,却仍用琵琶遮住半张脸的情景。这不仅表现出她羞涩、矜持的性格,也暗示了她内心复杂的情感和不为人知的过往。
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含蓄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感,展现了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一句也常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经过长时间等待后终于出现,但又带着一丝神秘与保留。
二、核心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白居易《琵琶行》 |
原文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表面意思 | 多次呼唤后才出来,用琵琶遮住半边脸 |
深层含义 | 表现人物的羞涩、矜持、内心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
用途 | 描写人物心理、渲染氛围、增强画面感 |
现代引申义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长期等待后出现,带有神秘感或保留态度 |
三、延伸理解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抱琵琶”这一动作,将人物的心理状态外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犹豫、不安与羞怯。这种描写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此外,这句话也常被引用到现代语境中,比如在描述某人迟迟不愿露面,或是对某些事情保持低调处理时,都可以用此句来形容。
四、结语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古诗中的经典名句,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亮点,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