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释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茅屋在秋风中被吹毁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困苦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一、诗句释义总结
词语/句子 | 释义 |
八月秋高 | 指农历八月,秋天的天空高远明朗,天气转凉。 |
风怒号 | 形容秋风猛烈地呼啸,带有强烈的气势。 |
卷我屋上三重茅 | 秋风将屋顶上的三层茅草(即茅草屋顶)吹走,形容房屋被破坏严重。 |
整句诗意为:八月的秋风猛烈地呼啸着,把我的茅草屋顶上的三层茅草都卷走了。
二、背景与情感分析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生活贫困,居住在成都的草堂中。这首诗写于他晚年,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天下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诗句虽描写的是自己茅屋被风吹毁的窘境,但最终升华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等词句,生动地刻画了秋风的猛烈和茅屋的脆弱。
2.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从个人遭遇上升到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
3. 对比鲜明:前半部分写个人的困顿,后半部分转向对天下人的关怀,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
四、结语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不仅是杜甫对自己生活困境的描写,更是他对人生和社会深刻思考的体现。这句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