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狙公者全文翻译】一、
《宋有狙公者》是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养猴老人与猴子之间的对话,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道法自然”的思想。故事讲的是,宋国有个养猴的人,每天给猴子分发食物,后来因为食物不足,他想减少猴子的食量,但又怕猴子不高兴,于是假装要增加食物,实际是减少,结果猴子们被骗了。后来他真正减少了食物,猴子们却不再受骗,反而愤怒起来。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看似公平、实则虚伪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和动物本性的深刻观察。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庄子哲学中对“名实不符”现象的批判。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知公之爱己。 |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人,他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能够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明白这个老人是真心喜欢它们。 |
一日,计其食,曰:“吾粟也,而食多。” | 有一天,他计算了一下猴子的食物,说:“我的粮食有限,但猴子吃得多。” |
于是,减其食,曰:“吾将益之。” | 于是,他减少了猴子的食物,说:“我要增加它们的食量。” |
猴子悦,以为真。 | 猴子很高兴,以为是真的。 |
明日,复减之,曰:“吾将益之。” | 第二天,他又减少了食物,说:“我要增加它们的食量。” |
猴子怒,不复信。 | 猴子生气了,再也不相信他了。 |
公患之,谓其妻曰:“吾为狙劳,今反为狙所苦。” | 老人感到困扰,对妻子说:“我为猴子操劳,现在反而被猴子折磨。” |
妻曰:“不如以实告之。” | 妻子说:“不如干脆如实告诉它们吧。” |
公曰:“然。” | 老人说:“好。” |
于是,告之曰:“吾粟少,不能尽饱。” | 于是,他对猴子说:“我的粮食不够,不能让你们吃饱。” |
猴子皆悦,而无怨色。 | 猴子都高兴,没有一点怨恨的表情。 |
三、总结:
《宋有狙公者》通过一个简单的养猴故事,反映了人性中的虚伪与信任问题。它告诉我们:真诚比欺骗更能赢得尊重与信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秉持诚实与透明的原则,避免因虚伪而失去他人信赖。
该寓言虽短,却蕴含深刻的哲理,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