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和道有什么成语】在汉语中,“贫”与“道”是两个含义丰富的字,分别代表“贫穷”和“道路、道理”。虽然“贫”与“道”并不常直接组合成成语,但它们各自在成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常常与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紧密相关。以下是对“贫”和“道”相关的成语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与“贫”相关的成语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贫贱不移 | 即使处于贫困低贱的境地也不改变志向 |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
贫而乐道 | 贫困但仍然乐于追求学问或道德 | 出自《论语·学而》 |
贫病交加 | 贫穷与疾病同时发生 | 常用于形容生活艰难 |
贫无立锥之地 | 穷得连插一根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 形容极度贫穷 |
贫者独善其身 | 贫困的人只能自己修养自身 | 出自《孟子·尽心上》 |
二、与“道”相关的成语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道听途说 | 在路上听到并传开的说法,多为不可靠的消息 | 出自《论语·阳货》 |
道貌岸然 | 外表正经,实则内心虚伪 | 比喻人假正经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正义的力量虽强,邪恶势力也不断增长 | 比喻矛盾斗争不断升级 |
道路以目 | 人们在路上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 | 形容社会压抑、言论受限 |
问道于盲 | 向盲人问路,比喻向不懂的人请教 | 出自《荀子·儒效》 |
三、“贫”与“道”结合的成语(间接)
虽然“贫”与“道”直接组合的成语较少,但在一些成语中,两者有间接联系,往往体现一种人生境界或哲学思想:
-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强调人在贫穷时也要坚守气节。
-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乐于遵循道义,常见于儒家思想中。
- 贫而好学:即使贫穷,也热爱学习,体现对知识的追求。
四、总结
“贫”与“道”虽然不是直接组合成成语的常用词,但它们在成语中频繁出现,并且常常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道德、社会的深刻思考。从“贫贱不移”到“安贫乐道”,这些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代人的价值观,也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类别 | 成语示例 | 寓意 |
贫 | 贫贱不移 | 坚守信念 |
贫 | 安贫乐道 | 心安于贫,乐于求道 |
道 | 道听途说 | 谨慎对待信息 |
道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正邪较量 |
综合 | 贫而好学 | 贫困中仍追求学问 |
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贫”与“道”在成语中的运用,既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