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原文及翻译】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苍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全诗如下: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句中,“羌笛”是西北边疆常见的乐器,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则象征离别与哀愁;“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对边塞环境恶劣、远离中原的生动描写。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边塞生活的艰苦以及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黄河仿佛从遥远的白云之间奔流而来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丈高山之间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羌笛何必吹奏那哀怨的《杨柳曲》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春天的温暖无法到达玉门关外 |
三、背景与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王之涣用极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风光的壮阔与苍凉。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自然景象和音乐意象来传达一种深沉的情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既是对乐曲的调侃,也暗含着对戍边将士情感的体谅。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形象地表现了边塞与内地在气候、生活上的巨大差异,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与感染力。
四、结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是对边塞风光的写实,更是对人性情感的深刻表达。它让我们在欣赏古诗之美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对人生、对家国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