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出处】一、
“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定意志和从容不迫的态度。全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形成过程,象征了作者在逆境中坚守节操、不畏艰险的精神。
该诗句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巨大压力或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坦然应对的心态。其背后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淡然处世的人生哲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出处与背景,以下是一份简洁明了的表格,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二、表格:关于“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出处及相关信息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出处 | 明代于谦《石灰吟》 |
原文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作者 |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
背景 | 于谦在明英宗时期担任兵部尚书,以忠诚正直著称。此诗为他借石灰自喻,表达自己坚贞不屈、清白守节的情怀 |
意义 | 表达诗人面对苦难时的从容与坚定,象征高洁品格与不屈精神 |
常用语境 | 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镇定、不惧挑战的精神状态 |
三、结语
“烈火焚烧若等闲”不仅是对石灰形成过程的生动描绘,更是于谦个人品格与人生信念的写照。它激励后人面对困难时,应如石灰一般,在烈火中炼就坚强,在磨难中坚守本心。这一诗句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与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