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说原文及翻译】《鹘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一种名为“鹘”的猛禽,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
《鹘说》以一只名为“鹘”的鸟为切入点,讲述其在山林中独来独往、不与群鸟同飞,只在高处盘旋,不食腐肉,不随俗流。作者借此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坚持自我操守的人生态度。文章通过对鹘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清高、独立人格的推崇,同时也隐含着对当时官场腐败、人心不古的不满。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鹤不与群鸟同飞,而独翔于空;不食腐肉,而自食其谷。 | 鹤不与一般的鸟一起飞翔,而是独自在空中翱翔;它不吃腐烂的食物,而是自己寻找谷物来吃。 |
其形也,虽小而志大;其声也,虽微而气壮。 | 它的外形虽然不大,但志向远大;它的叫声虽然轻微,但气势雄壮。 |
夫鸟之有志者,必不与众鸟同栖。 | 凡是有志向的鸟,必定不会与普通的鸟一起栖息。 |
今世之人,多从流俗,忘其本心。 | 如今世上的人,大多跟随世俗潮流,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心志。 |
吾欲学鹘,不逐风尘,不染污浊。 | 我想学习鹘,不追逐世俗的尘埃,不沾染污浊。 |
惟愿洁身自好,守其初心。 | 只愿保持自身的纯洁,坚守最初的心志。 |
三、文章主旨
《鹘说》虽短,却寓意深远。作者借“鹘”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坚持自我操守的态度,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上趋炎附势、道德沦丧的现象。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柳宗元作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和独立精神。
四、写作特点
1. 象征手法:通过“鹘”象征高洁、独立的人格。
2. 对比鲜明:将“鹘”与“群鸟”进行对比,突出其与众不同。
3. 语言简练:全文用词精炼,没有多余修饰,富有哲理意味。
4. 情感真挚:作者借物抒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五、结语
《鹘说》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散文,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对个人操守的坚持,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文章虽短,但立意深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