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原文】《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乐府诗之一,相传为东汉末年女诗人蔡琰(字昭姬)所作。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悲怆的笔调,讲述了她被匈奴掳掠、流落异域、思乡怀国的情感历程。全诗共十八段,每段一拍,故称“十八拍”。其语言凄婉动人,情感真挚,是汉代文学中的瑰宝。
一、
《胡笳十八拍》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描绘了蔡琰在战乱中失去丈夫和孩子,被匈奴掳走后,在异域他乡的孤独与痛苦。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动荡时代中的悲剧命运。
二、表格:胡笳十八拍原文概览
拍数 | 内容简要 | 主题情感 |
第一拍 | 胡笳声起,哀怨动人 | 哀愁、思乡 |
第二拍 | 家乡难回,泪洒衣襟 | 离别、悲伤 |
第三拍 | 被掳北去,心如刀割 | 悲痛、无助 |
第四拍 | 异域风寒,孤苦无依 | 孤独、冷清 |
第五拍 | 思念亲人,夜不能寐 | 怀念、忧伤 |
第六拍 | 战火连天,家破人亡 | 悲惨、绝望 |
第七拍 | 胡地风俗,难以适应 | 不适、困惑 |
第八拍 | 月下独坐,思绪万千 | 寂寞、惆怅 |
第九拍 | 回忆往事,心如刀绞 | 追忆、哀痛 |
第十拍 | 想念故土,梦中归乡 | 渴望、希望 |
第十一拍 | 风雪交加,身心俱疲 | 苦难、挣扎 |
第十二拍 | 亲人音讯全无,心如死灰 | 绝望、迷茫 |
第十三拍 | 想起旧日欢笑,泪如雨下 | 怀念、悲伤 |
第十四拍 | 愿归故里,但身不由己 | 矛盾、无奈 |
第十五拍 | 仰天长叹,无人理解 | 孤独、压抑 |
第十六拍 | 想起丈夫,心如刀割 | 深情、痛苦 |
第十七拍 | 想起孩子,泪湿衣袖 | 母爱、哀伤 |
第十八拍 | 哀歌未尽,心已破碎 | 悲剧、终结 |
三、结语
《胡笳十八拍》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通过蔡琰的个人遭遇,反映了汉末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至今仍令人动容。阅读此诗,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厚意,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