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是什么意思】“黄钟毁弃”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原意是说高贵的乐器黄钟被毁坏抛弃,而低劣的陶罐却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后用来比喻贤才被埋没或不被重用,而庸人却占据高位、喧嚣一时。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黄钟毁弃 |
出处 | 《楚辞·卜居》 |
原意 | 高贵的乐器黄钟被毁坏,低劣的陶罐却发出响声 |
引申义 | 贤才被埋没,庸人得势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社会现象或表达对人才被忽视的感慨 |
二、成语含义总结
“黄钟毁弃”是一种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表达方式,常用于形容一种不公的现象:真正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反而那些能力平庸、品德低下的人却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大放异彩。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理想的追求。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黄钟毁弃”的关系 |
人才辈出 | 有大量优秀人才涌现 | 对比反差,突出“黄钟毁弃”的现象 |
任人唯亲 | 只凭关系用人 | 与“黄钟毁弃”有相似之处,都是人才被忽视 |
沧海横流 | 社会动荡不安 | 可作为“黄钟毁弃”的背景环境 |
珠玉在前 | 优秀者在前 | 与“黄钟毁弃”形成鲜明对比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黄钟毁弃”的现象依然存在。无论是在职场、学术界还是政治领域,都可能出现有能力的人被忽视,而一些缺乏真才实学的人却因各种原因占据高位。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可能阻碍整体进步。
因此,“黄钟毁弃”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现实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应当重视人才、尊重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
“黄钟毁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也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在当今社会,理解并警惕这一现象,有助于推动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