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简单介绍】“指鹿为马”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的是秦朝末年赵高为了试探群臣对他的态度,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并强迫众人附和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一、成语背景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指鹿为马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时代 | 秦朝(公元前209年) |
主人公 | 赵高、秦二世 |
故事内容 | 赵高为了测试群臣是否服从自己,故意将鹿说成马,并强迫众人附和。 |
成语含义 |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或指专横跋扈、欺压他人。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讲事实、强行歪曲真相的人或行为。 |
二、故事简要回顾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赵高作为宦官,掌握大权,野心勃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想试探群臣是否愿意听从自己。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上指着一只鹿说:“这是马。”然后问群臣:“这是什么?”多数大臣为了保命,不敢违抗,纷纷附和说是马。只有少数人坚持说这是鹿,结果被赵高陷害杀害。从此,赵高的权威进一步加强,而朝政也日益腐败。
三、成语启示
“指鹿为马”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警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权时,要坚持真理、敢于说真话。同时,也反映了权力滥用的危害,以及社会中盲目服从的危险性。
四、结语
“指鹿为马”虽源于古代,但其现实意义依然深远。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职场、政治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警惕那种不顾事实、只求顺从的现象,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