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什么意思】“放浪形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行为放纵、不拘小节,甚至有些狂放不羁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但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常带有贬义,形容人缺乏自律或道德约束。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放浪形骸 |
| 拼音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何曾(王衍)少有令名,风神秀彻,放浪形骸。” |
| 本义 | 指人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拘礼法,任情任性。 |
| 引申义 | 形容人生活放荡、行为不检点,有时也指性格豪放、不拘小节。 |
二、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句 |
| 褒义 | 他一生放浪形骸,不为世俗所拘,留下了许多诗篇。 |
| 贬义 | 这个人整天游手好闲,放浪形骸,毫无责任感。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放荡不羁、恣意妄为、我行我素 |
| 反义词 | 约束自我、循规蹈矩、谨言慎行 |
四、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古代文人或艺术家的个性。
- 日常口语:多用于批评某人行为不端、不守规矩。
- 书面表达:在分析人物性格时使用,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五、总结
“放浪形骸”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可褒义也可贬义,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但在现代社会中,更多被用来形容人的不自律或行为失范。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