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嶙峋的意思】“骨瘦嶙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瘦,骨头都露出来了,显得格外憔悴、虚弱。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因疾病、饥饿、长期劳累等原因导致身体极度消瘦的状态。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骨瘦嶙峋 | 
| 拼音 | gǔ shòu lín xún | 
| 出处 | 该词出自《晋书·王衍传》:“衍虽清谈,而形神俱瘦,骨瘦嶙峋。” | 
| 释义 | 形容人极度消瘦,皮包骨的样子。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的外貌,尤其是因病或饥饿导致的瘦弱状态。 | 
| 近义词 | 面黄肌瘦、瘦骨如柴、形销骨立 | 
| 反义词 | 肥头大耳、体态丰满、丰腴健壮 | 
二、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的悲惨命运或身体状况。
2. 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形容某人因为过度节食、生病等原因变得非常瘦。
3. 新闻报道:在描述灾民、战乱地区儿童等群体时,也会用到此词。
三、例句参考
- 他因长期患病,整个人骨瘦嶙峋,让人看了心疼。
- 那个孩子在饥荒中活了下来,但身体早已骨瘦嶙峋。
- 她为了减肥,节食过度,结果变得骨瘦嶙峋。
四、总结
“骨瘦嶙峋”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身体极度消瘦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外貌上的变化,也常常隐含着某种苦难或艰辛的经历。在写作和口语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滥用或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