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

2025-11-03 10:29:05

问题描述: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3 10:29:05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语言学和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探讨人类在特定年龄段学习语言的能力。该假说认为,个体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对语言的学习更为敏感和高效,一旦错过这个时期,语言习得将变得困难甚至无法完成。

该假说最早由神经科学家Eric Lenneberg于1967年在其著作《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中提出,他基于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以及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提出了“关键期”这一概念。Lenneberg认为,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一个生理上的关键阶段,通常在青春期前结束,之后语言学习能力会显著下降。

关键期假说的主要

项目 内容
提出者 Eric Lenneberg(1967年)
核心观点 人类在特定年龄范围内(通常为青春期前)对语言学习最为敏感,错过此阶段后语言能力难以完全掌握
关键期时间 一般认为在出生到青春期前(约10-12岁)
理论依据 儿童语言发展速度、脑结构变化、语言障碍研究等
应用领域 二语习得、语言教学、语言康复等
争议点 语言学习是否真的存在不可逆的关键期,成人是否仍能有效学习语言
相关研究 如“野孩”案例、双语儿童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

关键期假说的意义与影响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不仅推动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使教育者更加重视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建设,并为语言障碍的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虽然关键期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成人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第二语言,只是方式和效率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关键期假说并非绝对,而是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总的来说,关键期假说为我们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语言学习机制的持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