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资料】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北京市西北部,依托昆明湖和万寿山而建,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下是对颐和园的基本资料总结。
一、基本概况
项目 | 内容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海淀区,西邻圆明园 |
建造时间 | 清朝乾隆年间(1750年)开始建造,光绪年间重建 |
占地面积 | 约290公顷(约4350亩) |
水域面积 | 约3.4平方公里 |
主要建筑群 | 仁寿殿、乐寿堂、佛香阁、长廊、十七孔桥、石舫等 |
文化价值 |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列入) |
历史背景 | 原为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曾多次遭毁,现为修复后的状态 |
二、主要景点介绍
颐和园以“一池三山”为布局,即昆明湖与万寿山、南湖、西堤等景观相映成趣,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借景”“对景”的设计手法。
- 昆明湖:是全园的核心水域,面积广阔,湖中有南湖岛、团城等岛屿。
- 万寿山:位于昆明湖北岸,山上建有佛香阁,是全园的制高点。
- 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最长的廊道,绘有大量彩画,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 十七孔桥:连接南湖岛与万寿山,桥身有17个桥洞,造型优美。
- 石舫:位于昆明湖西岸,是一艘仿照船形建造的石质建筑,象征“江山永固”。
三、文化意义与旅游价值
颐和园不仅是皇家园林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园林设计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建筑的恢弘,体现了清代皇家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念。
如今,颐和园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在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和公众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保护与管理
颐和园自20世纪初起便受到政府重视,历经多次修缮与保护工作。目前由颐和园管理处负责日常运营与维护,并定期开展文物修复、环境整治和游客服务等工作,确保这一历史遗产得以长期保存。
总结: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书。它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长廊、每一片水面,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