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飞将指的是什么】“龙城飞将”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常被提及的典故,源自汉代名将李广。这一称号不仅代表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和文化符号。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含义解析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龙城飞将”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指汉代的龙城(今内蒙古境内),而“飞将”则是指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因其作战勇猛、骑射精湛,被称为“飞将军”。
在后世,“龙城飞将”逐渐演变为对英勇将领的尊称,也常用来表达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与希望。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王昌龄《出塞》诗 |
含义 | 指西汉名将李广,因英勇善战、骑射高超被称为“飞将军”,“龙城”为地名,合称“龙城飞将”。 |
历史背景 | 李广是西汉时期著名将领,长期戍守边疆,以勇猛著称,但一生未能封侯,令人惋惜。 |
文学意义 | 在诗歌中常用来象征忠勇之士,表达对良将的期望与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英雄”与“忠诚”的象征,常见于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 |
三、结语
“龙城飞将”不仅是历史人物的称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英雄精神的礼赞。它承载了人们对正义、勇敢与忠诚的追求,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