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还宅文言文及翻译】一、
《东坡还宅》是一篇以苏轼(号东坡居士)为主角的文言短文,讲述了他在被贬之后重返旧居的故事。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文中不仅有对环境的描写,还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体现出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
本文虽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是研究苏轼文学风格和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东坡归,居于黄州。 | 苏轼回到黄州,居住在那里。 |
其宅久废,人多弃之。 | 他的旧宅已经荒废,人们大多都放弃了它。 |
东坡至,则洒扫而居之。 | 苏轼到了那里,就打扫干净后住了进去。 |
无事则披阅书史,吟咏诗赋。 | 没有事情的时候,他就阅读书籍、史书,吟诵诗歌和赋文。 |
或独行田野间,观农事,听鸟鸣。 | 有时独自在田野间行走,观察农事,聆听鸟鸣。 |
心旷神怡,若忘尘世。 | 心情开阔,精神愉悦,仿佛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
人问:“此地荒凉,君何乐?” | 有人问他:“这个地方荒凉,你为什么还觉得快乐?” |
东坡曰:“吾心常安,何必外物?” | 苏轼说:“我的心常常安宁,又何必依赖外在的事物呢?” |
三、文章特点分析
1. 语言简练:全文仅百余字,却能完整表达人物情感与思想。
2.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哲理深刻:强调“心安”胜过一切外在条件,体现苏轼的处世哲学。
4. 人物形象鲜明:苏轼在文中展现出一位豁达、坚韧、富有智慧的文人形象。
四、结语
《东坡还宅》虽为一篇短文,但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豁达心态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是了解苏轼生平的重要文献,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种积极态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心安即故乡”的理念都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