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故事】“焚膏继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点燃灯烛来延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不懈努力的人。
一、故事背景
“焚膏继晷”最早出现在韩愈的文章中,他用此来形容自己日夜苦读、不畏艰难的精神。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后世无数学子。
二、故事内容(简要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韩愈《进学解》 |
| 原意 | 点燃灯烛继续白天的光线,比喻夜以继日地学习 |
| 使用对象 | 学习刻苦、勤奋不懈的人 |
| 后世影响 | 成为激励学子努力学习的典范 |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崇尚勤奋的传统精神 |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焚膏继晷”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点灯夜读,更象征着一种持之以恒、不怕吃苦的学习态度。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工作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四、相关人物与作品
| 人物 | 作品 | 说明 |
| 韩愈 | 《进学解》 | “焚膏继晷”出自此文 |
| 古代学者 | 多部经典著作 | 如《论语》《孟子》等,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
| 现代学生 | 各类学习资料 | 许多励志书籍和文章引用该成语作为榜样 |
五、结语
“焚膏继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唯有坚持不懈、勇于付出,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