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的意思和出处】“闭月羞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美丽到让月亮和花朵都感到羞愧,不敢与之相比。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也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以突出女性的绝世容颜。
一、
“闭月羞花”出自古代文学典故,最早见于元代杂剧《西厢记》,后在明清小说中广泛使用。该成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美貌超凡脱俗,连自然界的美景都无法与之媲美。在现代语境中,它多用于赞美女性的容貌,有时也带有夸张的修辞意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闭月羞花 |
拼音 | bì yuè xiū huā |
出处 | 元代杂剧《西厢记》(王实甫) |
含义 | 形容女子容貌极美,美得让月亮和花儿都感到羞愧,不敢与之相比。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女性的美貌,也可用于文学描写中。 |
近义词 | 倾国倾城、沉鱼落雁、花容月貌 |
反义词 | 相貌平平、丑陋不堪 |
示例句子 | 她一出场,便令满堂宾客为之惊叹,真是闭月羞花,美不胜收。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女性外貌的审美标准,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诗意联系。 |
三、拓展说明
“闭月羞花”虽为成语,但其来源并非单一文献。在《西厢记》中,“闭月羞花”最初是形容崔莺莺的美貌,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表达。此外,在《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方式,说明这一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闭月羞花”常用于赞美女性,但在现代语境中,应避免过度使用或将其作为唯一衡量美的标准,因为真正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惊艳,更包括内在的修养与气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代文学知识,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