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霁月词语意思】“风光霁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色的明朗、清新,也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怀开阔。在文学作品中,它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蕴含着对人格境界的赞美。
以下是对“风光霁月”词语意思的详细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风光霁月 |
拼音 | fēng guāng jì yuè |
字面意思 | 风和日丽,月色清朗,形容天气晴朗、景色优美。 |
引申义 | 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心胸豁达、气度不凡。 |
出处 | 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濂溪诗》:“明月清风,无尘无碍,风光霁月,与世长辞。” |
二、词语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形容自然景色 | 春日的湖边风光霁月,令人心旷神怡。 |
比喻人品高尚 | 他为人正直,心怀坦荡,堪称风光霁月之人。 |
文学描写 | 作者以风光霁月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画卷。 |
三、词语文化内涵
“风光霁月”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象的词语,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它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心境清明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性和谐统一的向往。
在现代语境中,“风光霁月”虽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文学、艺术、书法等领域仍被广泛使用,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或高尚品德的赞美。
四、总结
“风光霁月”是一个兼具自然美感与人文精神的成语,既可用于描绘风景,也可用于赞美人物。其含义丰富,情感真挚,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词汇之一。
通过对其字面意义与引申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文化价值与现实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