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虎步出自哪里】“龙骧虎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威武、气度不凡,多用于赞美有威严、有气势的领导者或英雄人物。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
“龙骧虎步”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中的记载,原指钟会的仪态和气度,后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神采飞扬、气宇轩昂的样子。此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历史人物或英雄形象时较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龙骧虎步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
原文出处 | “(钟会)少有才学,而俶傥瑰伟,有大志。……其器量弘深,风鉴明远,龙骧虎步,实有非常之姿。” |
含义 | 形容人的举止威武、气度非凡,多用于赞美有威严、有气势的人。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评价或对领导者的赞美。 |
文化背景 | 源自古代对英雄人物的赞颂,体现传统文化中对“威仪”的重视。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描述人物气场强大、精神饱满的状态。 |
三、补充说明
“龙骧虎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威仪”与“气度”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现代,这一成语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写历史人物或塑造英雄形象时,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龙骧虎步”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也能在日常语言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