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这个成语不仅在书法领域有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用于形容人的见解或批评的深刻性。
一、成语来源
“入木三分”最早出自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的《书断》。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迹渗入木板三分深,说明他的书法技艺高超,笔力深厚。后来,“入木三分”便成为形容书法精湛的典故,并逐渐引申为对事物分析深入、见解独到的赞美。
二、成语释义
中文解释 | 指书法笔力强劲,墨迹深入木板;后比喻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 |
英文翻译 | The brushwork is so powerful that the ink penetrates the wood three fen deep; later used to describe a profound and incisive analysis of a problem |
出处 | 《书断》——唐代张怀瓘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书法艺术或对问题的深刻见解 |
近义词 | 刻骨铭心、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着边际 |
三、成语用法举例
1. 书法方面
- 王羲之的字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
2. 分析方面
- 他的一番话入木三分,直指问题的核心。
3. 评论方面
- 这篇文章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四、文化意义
“入木三分”不仅是书法艺术的象征,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精深”的追求。它强调的不仅是技巧上的高超,更是思想和洞察力的深度。在当代,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评价文字、观点或行为深刻性的常用表达。
五、总结
“入木三分”原指书法笔力深厚,后引申为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它不仅是一个艺术术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无论是在书法、文学还是日常交流中,它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书法作品,可参考《兰亭序》等经典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