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叹为观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精美、奇妙或令人惊叹之处。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原意是看到精美的技艺或美好的事物后,发出赞叹,表示非常佩服和欣赏。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叹 | 表示感叹、赞美 |
为 | 是 |
观止 | 指看到极致的事物,心生敬畏 |
整体意思是:看到令人惊叹的事物,感到非常佩服,甚至到了无法再看下去的地步(即“观止”)。
二、成语来源
“叹为观止”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季札观周乐,见舞《大武》……曰:‘美哉!’又曰:‘叹为观止矣!’”
意思是说,季札观看周朝的乐舞《大武》时,觉得非常精彩,忍不住发出赞叹,认为已经达到了极致,无法再有更高的境界。
三、用法与搭配
- 常用结构:“令人叹为观止”
- 使用场景:多用于赞美艺术、表演、技艺、自然景观等。
- 例句:
- 这座古建筑的设计真是叹为观止。
- 他的书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赞叹不已、拍案叫绝、美不胜收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乏善可陈 |
五、总结
“叹为观止”是一个表达高度赞赏的成语,强调对某事的极致赞美。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欣赏之情,也反映了被赞事物的非凡价值。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叹为观止 |
含义 | 形容事物非常精美、令人惊叹 |
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艺术、技艺、自然等 |
近义词 | 赞叹不已、拍案叫绝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乏善可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