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的正确解释】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又称乌桕树、木油树,是大戟科乌桕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较为常见。乌桕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还在传统医药、工业用途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乌桕的生长环境多样,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常生长于山地、丘陵、河岸等地。其树皮灰白色,叶互生,呈卵形或椭圆形,秋季叶色变红,极具观赏价值。乌桕的果实为蒴果,成熟后裂开,内含黑色种子,可榨取油脂,称为“木油”,曾被用于制作肥皂和润滑油。
尽管乌桕具有多种用途,但在某些地区也被视为“有害植物”,因其根系发达,可能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土壤盐碱化。因此,在种植时需注意控制其生长范围。
以下是对乌桕的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乌桕 |
学名 | Sapium sebiferum |
科属 | 大戟科 乌桕属 |
分布地区 | 中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 |
生长环境 | 山地、丘陵、河岸等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树皮灰白,叶卵形或椭圆形,秋季叶变红 |
果实 | 蒴果,成熟后裂开,含黑色种子 |
用途 | 医药、工业(榨油)、观赏 |
注意事项 | 根系发达,可能影响其他植物生长 |
综上所述,乌桕是一种兼具生态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植物,了解其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