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环结草的意思】“衔环结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感恩图报、知恩必报的高尚品德。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衔环”和“结草”,分别讲述古人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恩情。
一、成语出处与含义
1. 衔环: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在战场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将一只玉环放在地上,示意魏颗将它带走。后来魏颗战败被俘,那位老人再次出现,帮助他脱险。原来老人是魏颗父亲的旧部,因感念魏颗之父曾对他有恩,所以以“衔环”相报。
2. 结草: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另一则故事。晋国名将魏武子临终前嘱咐其子魏颗,死后要将爱妾改嫁。但魏颗未遵父命,将爱妾留在身边。后来魏武子病重时,梦见自己被一个老人用草绳绊倒,后得知是那名爱妾的父亲所为,因感念魏颗未违背父亲遗愿,而以“结草”相助。
这两个故事合起来,形成了“衔环结草”的成语,寓意:即使身处逆境,也要铭记恩情,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
二、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衔环结草 |
拼音 | xián huán jié cǎo |
含义 | 感恩图报,知恩必报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故事来源 | “衔环”与“结草”两个典故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知恩图报的精神 |
近义词 |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三、使用场景
-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赞扬人物的高尚品德。
- 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 在教育中,作为道德教育的典范,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四、总结
“衔环结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象征。它提醒人们,在接受他人帮助后,应当心怀感恩,并以实际行动回馈。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