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罄竹难书的典故

2025-10-06 12:29:03

问题描述:

罄竹难书的典故,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12:29:03

罄竹难书的典故】“罄竹难书”是一个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全部记载下来的成语。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做简牍,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倒空东海的海水,也洗不尽他的恶行。后来,“罄竹难书”便用来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尽数记录。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政权的罪行极其严重,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二、历史背景

“罄竹难书”最早用于描述隋朝末年杨广(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频繁征战、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李密作为隋末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其《讨隋炀帝檄》中使用了“罄竹难书”这一说法,以控诉隋炀帝的种种暴行。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罄竹难书”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可以用于形容任何行为恶劣、罪行累累的人或事件。例如:

- 某公司涉嫌贪污腐败,其违法行为被曝光后,媒体称“其罪行罄竹难书”。

- 某历史人物因残暴统治而被称为“罄竹难书”的代表。

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四、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罄竹难书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
原意 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全部记载
历史背景 描述隋炀帝的暴政,李密在檄文中使用
现代用法 形容人或事件罪行严重,无法尽数列举
语义色彩 贬义
使用注意 避免滥用,需符合具体语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罄竹难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道德的警示。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