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意思是什么】“赴汤蹈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激励作用。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含义总结
“赴汤蹈火”字面意思是“跳进沸水,踩着烈火”,比喻面对极大的危险或困难时,依然毫不犹豫地去承担、去行动。它强调的是一种无畏、勇敢、坚定的意志和精神。
- 核心含义:不怕牺牲、勇于担当。
- 情感色彩:褒义词,带有崇高的道德感和英雄主义色彩。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革命者、战士等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英勇行为。
二、出处与演变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赴汤蹈火,死而不悔。” |
| 演变 | 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演讲中,成为表达勇气和奉献精神的常用语 |
三、用法与搭配
| 用法 | 示例 |
| 作谓语 | 他为了救群众,赴汤蹈火,毫不退缩。 |
| 作状语 | 在灾难面前,他赴汤蹈火,冲在最前面。 |
| 常见搭配 | 赴汤蹈火,无所畏惧;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勇往直前、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退避三舍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庄重: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2. 对象明确: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英勇表现。
3. 避免滥用:不宜随意用于日常小事,否则会削弱其严肃性和感染力。
六、总结
“赴汤蹈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诚、勇敢和奉献的推崇。无论是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还是现代生活中的榜样,这一成语都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赴汤蹈火 |
| 含义 |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
| 出处 | 《后汉书》 |
| 用法 | 谓语、状语 |
| 情感色彩 | 褒义 |
| 近义词 | 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退避三舍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或实际应用案例,可参考历史文献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