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函的格式范文】在日常工作中,公函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沟通方式,被广泛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公务联系。正确掌握公函的格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也能体现单位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本文将对公函的基本格式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结构和内容要点。
一、公函的基本格式总结
公函是用于机关、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问题、答复事项等的正式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其基本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应明确反映公函的主题,如“关于XXX的函”。
2. 发文字号:由发文单位的简称加年份和序号组成,如“××〔2025〕×号”。
3. 主送单位:即收文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方。
4.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语言要简洁明了。
5. 结尾敬语:如“此致 敬礼”。
6. 发文单位署名:写明发文单位全称。
7. 日期:写明成文日期。
8. 附件说明(如有):注明附件名称及数量。
二、公函格式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标题 | 明确反映公函主题,如“关于XXX的函” |
| 发文字号 | 由发文单位简称 + 年份 + 序号组成,如“××〔2025〕×号” |
| 主送单位 | 收文单位全称,位于标题下方 |
| 正文 | 包括开头、主体、结尾,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
| 结尾敬语 | 常见为“此致 敬礼” |
| 发文单位署名 | 写明发文单位全称 |
| 日期 | 成文日期,一般使用汉字书写,如“二〇二五年三月五日” |
| 附件说明 | 如有附件,需注明附件名称及数量 |
三、注意事项
- 公函语言应正式、规范,避免口语化表达;
- 标题不宜过长,应准确反映公函内容;
- 发文字号应统一格式,便于归档和查询;
- 正文内容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 附件需与正文内容相符,确保信息完整。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公函虽然格式固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掌握好公函的格式,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维护单位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