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古诗其一】《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对知识与智慧的深刻体会,寓意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一、诗歌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如下:
> 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以“半亩方塘”为意象,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池水,映照出天空的光影。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源头活水”的比喻,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思想,才能保持心灵的澄明与智慧的鲜活。
二、诗歌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朱熹(南宋理学家)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题材 | 读书感悟、哲理诗 |
| 意象 |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源头活水 |
| 主题 |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心灵需常新 |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设问 |
| 语言风格 | 清新自然,含蓄隽永 |
三、思想内涵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池塘的清澈,实际上是以“活水”比喻“新知识”,强调读书学习不能停滞不前,必须不断吸收新思想、新观点,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保持活力与深度。这种思想与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学理念相契合,也体现了儒家重视学习与修身的传统。
四、现实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书有感》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保持清醒与敏锐。
五、结语
《观书有感·其一》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展现了古人对知识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古代文人读书的感悟,也是现代人面对信息洪流时应有的态度。正如诗中所言:“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不断求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