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近则不逊远则怨出自何处

2025-07-24 08:39:22

问题描述:

近则不逊远则怨出自何处,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08:39:22

近则不逊远则怨出自何处】一、

“近则不逊,远则怨”这句话,常被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其核心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或放纵;而如果对远方的人过于疏远,则容易引发不满和怨恨。这句话强调了人际关系中“适度”的重要性。

根据现有文献考证,“近则不逊,远则怨”最早出自《论语·阳货》篇。原文为:“子曰:‘吾与点也!’”但此句并非直接出现在《论语》中,而是后世学者在解读《论语》时引申出的观点,常见于《礼记》等儒家经典中。因此,这句话虽常被归为孔子之言,但实际上更可能是后儒对其思想的进一步阐释。

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含义,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原句 “近则不逊,远则怨”
出处 常见于《礼记》及后世儒家注释,非《论语》原文直接记载
相关篇章 《礼记·大学》《礼记·中庸》等儒家经典中有所体现
作者/来源 非孔子亲述,多为后世儒者对儒家思想的延伸解释
字面意思 对亲近的人过于宽容,会显得无礼;对远方的人过于疏远,易招致怨恨
深层含义 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度”,提倡适度、有礼、有节
现代应用 常用于形容家庭、职场、社会关系中的平衡之道

三、结语

“近则不逊,远则怨”虽然不是《论语》中明确记载的句子,但它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观点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注重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与尊重。

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中庸之道”,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与和谐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