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纵七擒是什么意思】“七纵七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所采取的一种军事策略。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种以智取胜、以柔克刚、通过多次释放敌人来达到最终征服的目的。
一、
“七纵七擒”原意是指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叛乱时,七次将南中首领孟获俘虏,又七次将其释放。这种做法并非软弱,而是为了瓦解敌方士气、争取民心,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
这一策略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政治手腕,也展示了他高超的治军和外交能力。后世多用“七纵七擒”来形容以灵活手段制服对手,强调“攻心为上”的理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纵七擒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背景 |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 |
含义 | 七次俘虏、七次释放敌人,以智取胜 |
战略目的 | 瓦解敌方士气,争取民心,实现不战而胜 |
历史意义 | 展现诸葛亮的智慧与政治手腕 |
后世应用 | 常用于比喻以柔克刚、以智取胜的策略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攻心为上”的典型例子 |
三、结语
“七纵七擒”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敌或复杂局面时,有时候“放”比“打”更有力量。这种思想在现代管理、外交、甚至个人成长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