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府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开府”是一个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汇,尤其在官制、军事和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开府”的含义,本文将结合《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对“开府”一词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不同语境下的解释与用法。
一、
“开府”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指设立府署:即官员或贵族设立自己的办公机构,通常用于高级官员或有特殊地位的人物。
2. 指建立幕府:在军事或政治活动中,设立自己的幕僚班子,协助处理政务或军务。
3. 指拥有独立权力的职位:如“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官职,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4. 象征权势与地位:开府往往意味着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独立处理事务的权力。
这些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总体上都与权力、地位和行政管理密切相关。
二、表格展示(开府的汉语大词典释义)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出处/背景 | 示例 |
开府 | kāi fǔ | 动词/名词 | 设立府署;建立幕府 | 古代官制 | “将军开府,设幕僚。” |
开府 | kāi fǔ | 名词 | 特殊官职,如“开府仪同三司” | 官职制度 | “魏晋以来,有开府之名。” |
开府 | kāi fǔ | 动词 | 指官员拥有独立权力 | 政治制度 | “凡开府者,可自辟僚属。” |
开府 | kāi fǔ | 名词 | 旧时贵族或官员的府邸 | 建筑/文化 | “王侯开府,气派非凡。” |
三、结语
“开府”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设立府署”,更是一种身份、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通过《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开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内涵,但始终与政治、军事和官僚体系紧密相关。了解这一词汇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