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原诗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描绘了春夜中听到笛声,尤其是“折柳”一曲所引发的思乡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通过笛声与“折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古代,“折柳”常象征离别和送别,而“柳”谐音“留”,寓意挽留、依依不舍。诗中借由笛声勾起内心情感,使人在静谧的夜晚感受到浓厚的乡愁。这种情感不仅限于个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思乡情怀。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原文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诗句含义 | 听到笛声中的“折柳”曲,触动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折柳”象征 | 离别、送别、思乡、挽留(因“柳”与“留”谐音) |
情感基调 | 悠远、深沉、怀旧、思乡 |
创作背景 | 春夜,诗人身处异乡,听到笛声后引发对家乡的怀念 |
文学价值 | 以简练语言表达深厚情感,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
这首诗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是唐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情感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