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在西行取经归来后,根据亲身经历和实地考察所撰写的地理与宗教著作。该书不仅记录了当时印度及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还为后世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传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
《大唐西域记》共十卷,约十一万字,按地域划分,详细记载了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中亚、南亚诸国,最终抵达印度的行程。书中不仅描述了各国的山川地貌、气候物产,还涉及当地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内容。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佛经故事、高僧传记和佛教教义的解释,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该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明佛法之真谛”,同时也为后人了解唐代以前的西域和印度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其文笔朴实、考据严谨,被誉为“东方地理学名著”。
二、主要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大唐西域记》 |
作者 | 玄奘(唐代高僧) |
成书时间 |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 |
体裁 | 地理志、游记、宗教文献 |
卷数 | 共十卷 |
内容概要 | 记录玄奘西行沿途国家的地理、人文、宗教情况,涵盖今中国新疆、中亚、印度等地 |
主要特点 | 考据详实、语言简练、资料丰富 |
历史价值 | 提供唐代前西域及印度社会的第一手资料 |
文化意义 | 反映佛教传播、中外交流及古代世界格局 |
后世影响 | 为研究丝绸之路、佛教东传、中亚历史提供重要参考 |
三、结语
《大唐西域记》不仅是玄奘个人旅行的记录,更是一部融合地理、历史、宗教、文化的综合性著作。它以真实、客观的笔触,展现了古代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至今仍被学者广泛引用与研究。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文明互鉴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