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的故事】“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书籍极多,多得可以累得牛出汗,堆满屋子。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陆文通墓表》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藏书和读书人的故事。
故事背景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陆文通的学者,他非常热爱读书,家中藏书非常多。他的书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经典和学术著作。由于书籍太多,搬运时需要很多牛车,甚至累得牛都流汗了,因此人们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他的藏书之多。
成语含义
“汗牛充栋”最初是用来形容藏书的数量之多,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某个领域或某个地方的资料、文献极其丰富。
用法举例
-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古籍,藏书汗牛充栋。
- 这个图书馆里的书籍汗牛充栋,让人目不暇接。
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汗牛充栋 |
出处 | 唐代柳宗元《陆文通墓表》 |
原意 | 形容书籍极多,搬运时累得牛出汗,堆满屋子 |
引申义 | 形容学识渊博,知识丰富 |
使用场景 | 描述藏书多、资料多或人学识广 |
例子 | 他藏书汗牛充栋,是当地有名的学者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汗牛充栋”的来源,也体会到古人对知识的重视和积累。在现代社会,虽然书籍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汗牛充栋”依然是一种对知识财富的赞美。